如何让细节会说话
有人说细节是细碎的珍珠,它可以是一个脸部表情、一条皱纹、一块衣襟上的污迹,也可以是一个街景、一面悬崖、一阵掠过森林树梢的风声或者一辆斜倚在墙角的自行车。人物形象往往在一举手、一蹙眉、一投足中情感毕露,在一声叹息、一句独白、一个特写中个性彰显。通过细节描写以达到“借一斑略知全豹,以一目尽传精神”之功效。难怪有人说,“细节会说话”。
一、巧用片言只语,表现人物形象
著名作家唐弢说:“言为心声,人物的语言往往蘸满他的性格特征。”每个人应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、方式、腔调和词语,只有写出特定的人的特定语言,读者方能如见其人,如闻其声。鲁迅《故乡》中的中年闰土的几句话:“什么地方都要钱,没有定规,……收成又坏。种出东西来,挑去卖,总要捐几回钱,折了本;不去卖,又只能烧掉……”这些断断续续、吞吞吐吐的话语,生动地表现出老实本分的闰土在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下,无法生活下去的悲哀与愁苦。而杨二嫂的一句“不认识我么?我还抱过你咧!”表现出她为得到别人的几件旧家具、捞点小便宜,自我多情的夸耀;一句“你放了道台了,还说不阔?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,出门便是八抬大轿,还说不阔?”映射出杨二嫂自作聪明,愚昧的很不得体的恭维。这样简简短短的话语,一个自私自利、舌尖口快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。再如,《红楼梦》里刘姥姥二进荣国府,在王熙凤、金鸳鸯的撺掇下,她充分发挥出搞笑才能,把全场逗得开怀大笑:史湘云撑不住,一口饭都喷了出来;林黛玉笑岔了气,伏着桌子叫“嗳哟”;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,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“心肝”;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,只说不出话来;薛姨妈也撑不住,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;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;惜春离了座位,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。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,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,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……一群年轻小姐、公子、贵妇人大笑起来,他们的姿态、声音、动作、神情各个不同,惟妙惟肖。最重要的是,每个人物都是独一无二的“这一个”,在完全放松状态下,一个个展现出各自的“真我”。
二、挖掘细微动作,折射人物心灵
言为心声,行为心表。因此,恩格斯说过:“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,而是看他的行为。”行为的动作,如一个眼神,一举手,一投足,尤其能够生动、深刻、细致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。高晓声的小说《陈奂生上城》在细节运用上堪称典范。陈奂生进城卖了一天油绳,赚了三块钱,却因为受凉感冒,被以前认识的县委书记送到招待所。作为一个穷苦多年的农民,看到床上的花床单、新被子,睡觉时,“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窝里缩成一团,他知道自己身上(特别是脚)不大干净,生怕弄脏了被子”。到付房费的时候,得知要五块钱,他忍痛“去摸钞票,然后细细数定了五元;交给大姑娘时,那外面一张人民币,已经半湿了,尽是汗”。待回到房间拿旅行包的时候,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,想到出了五块钱,便大摇大摆走了进去,心安理得地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,吃了自己带的干粮后,想找块毛巾洗脸,却没有,“心一横,便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,然后衣服也不脱,就盖上被头困了,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什么”。这些看似滑稽的漫画式细节,精准地勾勒出人物的性格。
三、实施心理刻画,揭示人物精神世界
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思想品质的重要方法,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。法国作家都德的《最后一课》对“我”──小弗朗士上最后一课的心理描写:“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!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!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……可怜的人人”,小弗朗士的这段心理独白,描述了复杂的心绪,使读者的面前仿佛出现一个平时不爱学习的顽童,在普鲁士入侵即将做亡国奴的时候,又舍不得过去曾经讨厌的课本,舍不得离开自己的老师,最后的一堂法语课使猛醒,爱国思想使小顽童一下子变得成熟了。再如,契诃夫《变色龙》中巡警奥楚蔑洛夫态度的变与狗主人身份的不确定有关,是不是将军家的狗决定了他对狗的态度和处理方式。他的这种心理和思想的起伏如同变色龙一样不断变脸的细节,把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虚伪逢迎、见风使舵的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。“变”是因为对权势的敬仰膜拜而导致卑躬屈膝。人物的灵魂也是小说的灵魂,而这灵魂就活在细节里。
四、采取小中寓大,彰显人物品行
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、动作、神情等却有不同寻常的功用,蕴含着非凡的意义。著名作家柳青的《创业史》中梁生宝买稻种一节,面临住不住旅馆这种小选择时,他却犯了大难,他脑中陆续闪过乡亲们贫困的状况,不断想到临走时乡亲父老的嘱托,“不!我哪怕就在房檐底下蹲一夜哩,也要节省下这两角钱”。作者继续写道:“做出这个决定,生宝心里一高兴,连煤气味也就不是那么使他发呕了。”还有,梁生宝仅仅划了三根火柴,找妥了票房睡觉;吃饭时“要了五分钱的一碗汤面,喝了两碗面汤,吃了他妈给他烙的馍。”这些事情可谓小,却表现了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节俭朴实、艰苦创业和以苦为乐的创业者的本色。再如,巴尔扎克的《欧也妮·葛朗台》和吴敬梓的《儒林外史》,对人物的临终表现的淋漓尽致:葛朗台离世之前,给他做临终法事的神甫把一个镀金的十字架放到他唇边亲吻,他却作出骇人的姿势,想把它抓到手,“这一下努力,便送了他的命”。而严监生临终之际,因为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,他担心费油而伸着两个指头迟迟不肯断气。这两个细节对葛朗台和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可谓入木三分,成为吝啬鬼形象的点睛之笔。
作者:于晓斌 山东省五莲县教育和体育局
邮编:262300
电 话:15266337186
创刊于1962年,品牌老刊,全国少儿优秀期刊,第六届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期刊。
copyright© 2010 创新作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桂ICP备16007781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