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粥,深夜的面,中国人的一生都在锅气氤氲中温暖着。从粗糙的陶锅,到方便快捷的电饭锅,这方寸之间的容器,盛满了五千年的文明密码,蕴藏其间的是岁月的流转,是亲情的温度。
锅的文化,是文明变迁。从石器时代,先民捧起湿润的陶土,捏制出人类最早的器具开始,锅便与中华大地连结。随着文明演进,这些最初的器具被能工巧匠打造成象征权力的礼器。相传夏禹划分九州,铸九鼎象征九州,从此,鼎成为王权的象征。于是,关于“鼎”,便有了楚庄王显野心而“问鼎中原”,秦武王为彰显勇力“举鼎绝膑”,魏蜀吴“三足鼎立”争天下。“鼎”字超越了炊具的本义,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。
当铁器时代来临,这一口“锅”又回归百姓灶台,但“一言九鼎”的庄重和“鼎力相助”的情义,仍在语言中延续着青铜时代的回响。从青铜重器到铁锅砂煲,锅的形态随时代流转,却始终承载着文明的重量。锅的变迁与普及,既是农业文明古国制造业进步的象征之一,也催生了“南炖北炒”的饮食版图。
锅的哲学,是生存的智慧。锅走进寻常百姓家后,与各地风土相融,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饮食智慧,让中华饮食在锅铲翻飞间传承千年。在东北,铁锅炖大鹅炖出豪迈的东北情;在岭南,砂煲煨靓汤煨出粤氏风情。从北到南,一口口锅见证着人们因地制宜,物尽其用,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精神和平地起高楼的智慧。
锅的温度,是亲情的记忆。小时候在老家,我总爱蹲在奶奶的柴火灶前,看着奶奶围着大柴火灶做饭。我欢快地给灶膛添柴,看着铁锅里的蒸汽模糊了奶奶慈祥的皱纹。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,小火慢炖大火收汁,葱头与金不换的喷香,装满童年的回忆。如今,我与奶奶已许久不曾同住,单调的电饭锅似乎比以往少了许多热闹与仪式感。但每次掀开锅盖,不变的,是说不完的叮嘱,是永远温热的饭菜,是锅里心心念念的味道与真挚的温情。
中华大地的这一口穿越五千年锅,蕴含着炎黄子孙质朴的土地情怀,承着最朴素的生活哲学。它是文明的见证者,是每个中国人情感的容器盛得下塞北的雪,江南的雨,游子的泪水,母亲的期盼。一口一口锅锅温暖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胃和心。
创刊于1962年,品牌老刊,全国少儿优秀期刊,第六届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期刊。
copyright© 2010 创新作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桂ICP备16007781-5